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环江喀斯特站科研成果获第八届中国水保学会科技一等奖
作者: 环江站 更新时间: 2016-12-27

  12月21日,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四届十三次常务理事会在北京审议通过了第八届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王克林研究员领衔的喀斯特生态修复研究团队申报的“广西喀斯特峰丛洼地水文-侵蚀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科技成果荣获“第八届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陈洪松研究员作为第一申报人在22日举行的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代表项目组接受表彰。随后,在23日举行的中国水土保持科技协作工作委员会年会上,陈洪松研究员做了题为“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特征及其防治对策探讨”的分会场大会报告,并被增补为该工作委员会委员。

  获奖项目以人地矛盾突出的喀斯特峰丛洼地区域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区水文过程迅速、水土保持功能弱、旱涝灾害频繁等特点,基于长期定位监测阐明了喀斯特坡地水土二元流失规律,辨析了水分养分特殊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人为干扰成因,改进了RMMF和RUSLE模型并成功应用于喀斯特地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模拟,为该区年土壤允许流失量标准的调整、水土保持效应评估以及水土保持治理规划方案的修订等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应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明确了表层岩溶带的水文调节功能,查清了坡地、小流域降雨产流机制及水文过程的主要控制因素,揭示了异质性生境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水分适应机制,促进了喀斯特生态水文学的发展,为植被恢复重建的水文-侵蚀效应评估与水土资源协调利用机制研究提供了科技支撑。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适宜峰丛洼地的便携式模拟降雨装置、微型土壤水文监测系统以及土壤侵蚀与水分养分迁移模拟装置,深化了对峰丛洼地水文-侵蚀过程机理的认识。研究成果有助于定量评价峰丛洼地区域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生态-水文效应、准确估算植被恢复重建的水土保持效益。

  据悉,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奖是经国家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国科奖社证字第0159号),为奖励在我国水土保持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者、科技群体和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而设立的奖项,奖励条例的实施由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科技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经答辩和质疑,评审委员会从22项中评选出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八届科学技术奖8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付智勇  供稿)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现场

获奖证书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hja@cern.ac.cn TEL:0731-84615220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