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湖南日报】弘扬科学精神 激励创新探索
作者: 环江站 更新时间: 2017-06-14

  湖南日报推出“走近科学家”系列报道,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点赞,得到了中宣部的充分肯定。科学家们是如何看待这组报道的?今天,记者采访了一些科学家。请听来自他们的声音。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关于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的讲话精神,湖南日报策划推出“走近科学家”系列报道,共拿出14个整版报道了14位科学家的人生故事,着力展示当代科学家风采。中宣部新闻阅评称,湖南日报这组报道做得好,好就好在真实描述了“科技湘军”吃得苦、霸得蛮、肯钻研、勇攀登的整体形象。

  曾被“走近科学家”报道的中科院院士谭蔚泓告诉记者,对这组报道总的印象是弘扬科学精神,向年轻人展示了科学人的真实风貌,展示了他们人生快乐的一面。写科学家勤奋的背后,突出的不仅是对党和国家的一腔深情,也是个人的科学兴趣所在。“感谢这组报道改善了我们这些知识分子在公众中的印象,把科学家描绘成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死板的、不通人情的人,让大家知道我们院士也是人。”对记者的敬业和专业精神,谭蔚泓也给予了很高评价。他特别提到了对自己的报道非常朴实。

  王维教授是此次“走近科学家”报道的医学科研领域的代表,他从事的异种移植研究走在国际前列。他告诉记者,这组报道蛮好,报道科学家比以往更细致、更生动、更到位。他说,相比科学家的专业成果,科学家身上所体现的实事求是、创新探索、不为名利、潜心研究等科学精神更容易被大家所理解,像很多成果是坚持了很多年才做出来的,希望以后多推出这样的报道。

  在去江西鄱阳湖生态站的路上,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党委书记王克林研究员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他说,“走近科学家”的14篇报道都看过了,省级党报这么大的篇幅报道科学家,对公众更多地了解科学家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建起了公众和科学家沟通的桥梁。他对印遇龙院士的报道印象很深。他说,这篇报道完整系统地报道了印院士的科研人生,其执着的精神是青年科学家学习的榜样。文章刊出后,所里同事纷纷转发。

  王克林告诉记者,作为生态学家,看到对谢永宏、项文化的报道感到特别亲切。生态科研要耐得住寂寞,通过报道更深地了解了他们,也有了新的启发。在过去单点工作的基础上,希望加强单个台站之间的合作研究,在国家和区域层面上更好地满足生态建设的战略需求。

  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马艳青研究员告诉记者,这组报道声势大,聚焦科学家这个老百姓比较陌生的群体,用大版面来展示他们的风采,让科学家成为了明星。而且,图文并茂,视觉冲击力强,增强了报道的吸引力。他特别提到,印遇龙、陈立云这些老一辈科学家的成果推动了产业发展,为吃饭、吃肉的民生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求真创新、爱岗敬业的精神是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鞭策。

(原载于《湖南日报》 2017年06月14日 01版)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hja@cern.ac.cn TEL:0731-84615220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