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经济参考报】研究表明:城市化驱动中国 成为全球“变绿”热点区
作者: 环江站 更新时间: 2022-03-16

  “我们这里原来‘靠山吃山’,这些年到城市打工、安家的人多了,砍树砍柴的少了,绿水青山又回来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才乡同进村村主任韦政贵说。

  这位地方口音较重的村级负责人朴素的印象与中国最重要的科研机构之一——中国科学院近期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可以互相印证。该项研究成果日前以研究论文《A large but transient carbon sink from urbanization and rural depopulation in China》发表于《Nature Sustainability》。

  研究成果显示:中国大规模城乡人口迁移与流动可以释放农村地区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扰动压力,促进森林覆盖与生物量的增加,提升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在快速城市化、大规模农民外出务工及生态工程背景下,中国成为近年来全球“变绿”的热点区。

  “我们持续20多年的研究表明,中国快速城市化与碳中和目标并不相互排斥,相反有助于中国实现碳中和。”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王克林表示。

  研究人员探究了中国城市化以及人口迁移的时空特征,量化了不同程度城镇化及城乡人口迁移与流动下的植被地上生物量碳变化。他们认为,城市化给中国带来的环境改善作用在近10年变得日益突出,主要来自农村环境改善和城市环境改善两方面。

  一方面,“农民变市民”减少了农村人口对于土地的依赖。研究团队成员、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岳跃民说,过去一些边远山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需要大规模开垦,而城市化、外出务工等缓解了农村人地矛盾,大量低产坡耕地变成林地,促进了农村地区固碳量的增加。

  研究发现,2002年至2019年,中国农村人口每年减少约1400万人,植被地上生物量碳每年增加约2.8亿吨,且植被恢复固碳随农村人口压力的减弱而增加,而同期城镇化导致耕地减少4%,表明农村人口压力缓解促进了区域植被恢复固碳。

  这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情况也是契合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环江县城镇人口比重由24.71%增至40.25%,森林覆盖率则由66.18%增至78.15%。

  另一方面,中国城市建设不再只是追求高楼林立,更加注重生态宜居。以湖南省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组成的“长株潭都市圈”为例,三市结合部有一块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的“绿心”,以地方立法的方式得到保护,并正在规划建设大型公园。

  王克林说,中国的城市化应强调“生态融入城市”,而不是“生态点缀城市”,包括增加城市生态保护区的面积、建设更多的社区公园,这使得城市建成区的植被碳储量不断增长。

  据介绍,上述研究成果也基于中外学术界的密切合作。王克林研究员团队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法国环境与气候科学实验室、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等机构的学者,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夜间灯光数据、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手机站点记录大数据等,对植被地上生物量碳变化和城市化进行分析。

  “可以预见,城市化的推进将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也将继续促进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我们对此十分期待。”王克林说。

原载于《经济参考报》2022-03-15 第A05版:区域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hja@cern.ac.cn TEL:0731-84615220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