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十四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酸化瘠薄旱地综合调控与产能提升关键技术及产品”中期检查会议召开
作者: 环江站 更新时间: 2025-09-02
      8 月 27 日,“十四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酸化瘠薄旱地综合调控与产能提升关键技术及产品” 中期检查会议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检查课题中期进展、评估阶段性成果,为顺利完成项目中期检查奠定基础。项目首席科学家、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邓国富研究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陈韦韦研究员、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区惠平研究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财务专家黄显河、亚热带生态所科技管理与规划处副处长李希和财务专家颜琼、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和核心骨干共同参会。
       会上,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研究员何寻阳对专家和项目组成员的到来表示欢迎,强调本次中期检查是课题推进的 “关键节点”,在凝聚共识、精准发力上发挥重要作用。李希简要介绍了研究所的学科布局、农业生态领域科研优势,以及近年来在旱地改良、作物产能提升等方向的成果积累,并特别感谢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长期以来对研究所科研工作的协同支持,为跨单位合作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项目首席科学家邓国富在致辞中进一步明确了中期检查的核心意义。他指出,“酸化瘠薄旱地” 是我国南方丘陵区农业生产的主要瓶颈之一,课题聚焦这一问题开展技术研发与产品创制,直接关联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期检查不仅要 “复盘进展”,更要 “排查问题”,确保课题严格对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考核要求,避免研究方向偏差,为后续成果转化与大面积推广筑牢基础。
       何寻阳从课题实施进展、苗头性成果、指标完成情况、经费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等方面进行了汇报。课题已完成 3 类核心技术研发(含新型土壤酸化调理剂配方优化、兼具甘蔗抗病增产与肥厚耕层构建功能的生物有机肥研发、蚯蚓有机肥研发),并在广西来宾建立 3 个田间试验示范基地;研发的复合调理剂在试点区域可使土壤 pH 提升 0.3-0.5 个单位,甘蔗平均增产8%至12%,相关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2项,其中1项已授权。
       与会专家在听取汇报后,对课题阶段性成果给予高度肯定,认为课题技术路线清晰、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已全面完成中期考核指标,尤其是田间试验数据扎实,为酸化瘠薄旱地改良提供了 “可落地” 的技术雏形。同时,专家们围绕课题深化推进提出两点建设性意见:一是建议加强各子课题间的技术集成,例如将土壤调理剂与节水栽培模式结合,形成 “一站式” 解决方案;二是细化 “三方应用评价” 体系,扩大评价主体(科研单位、地方农技部门、种植主体),重点增加不同气候区的田间验证数据,确保技术推广的普适性。

       何寻阳在表态发言时指出,课题组将以 “问题导向” 优化研究方案,针对专家提出的技术集成、评价体系等建议制定专项推进计划,力争最终形成 2-3 套 “易操作、低成本、高适配” 的酸化瘠薄蔗田综合调控技术包,切实服务蔗田产能提升与乡村振兴战略。

何寻阳汇报


会议现场

(刘秋梅    撰稿)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hja@cern.ac.cn TEL:0731-84615220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